齊齊的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一場親職講座,每一場都很棒!
不過這場,我覺得是目前很重要,需要認真分享並且提醒自己朝這目標改進的!
這次的演講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 [前橋 明教授]
前橋 明 教授
現任: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台灣體育學院客座教授
學歷:岡山大學醫學博士
台灣很擅長宣導觀念,無論是政府、媒體抑或是新媒體
但很可惜的是一直都只有結果,沒有人告訴我們根本原因,前因後果是什麼
因此宣導很確實,實行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現階段孩子最常遇到的狀況有哪些?
不外乎 "情緒不穩" "專注力不足" "體力不佳" "進食問題" "體重過重"
這些種種問題,根本在哪裡? 這就是這場演講中,教授跟我們分享的,並且佐以他的研究數據
以下!! 家長們! 要認真作筆記囉! RUBY把自己記得的通通打上來。
然後查資料的時候很幸運地找到Power Point 檔,講座時...很認真在聽,因為尊重,所以我完全沒拿起手機。
剛剛想找教授的論文...但是...是有限權限的... 智慧財產權呀!
晚上10點!!還能看見孩子在路上!! 是國家性的危機!!
什麼對孩子是好的?! 什麼對孩子是不好的?! 請各位用智慧以及勇氣好好思考吧!
也就是要鼓起勇氣面對這個問題啦~ 好好省思與改進
1.早上幾點鐘起床比較好呢?
我們在做許多運動時都需要暖身,大腦也不例外。
許多實驗證實,在大腦開始工作時,需要有 [2-3小時] 的預熱時間。
所以在活動開始前的2-3小時前最好已經起床!
台灣以及日本的幼兒園都是9點開始上課,所以推算起床時間,
幼兒園小朋友最好是7點甚至是7點以前起床喔!
那麼晚上幾點鐘睡覺比較好呢?
以下有一張圖表可以參考
每個年齡層,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
所以如果是4-5歲的孩子,每天7點起床,午睡會有2小時。基本上需要有10小時的晚上睡眠時間才會充足。
回推時間就是必須9點前上床準備睡覺囉!
睡眠應該要幾個小時才會充足呢?
前田教授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以5歲的幼兒園孩子為實驗對象。
這張圖所進行的實驗是
早上當父母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訪問並且記錄孩子的起床時間以及前晚入睡時間。
接著在3個時間點(早晨9:00、中午1:00、下午4:00) 請孩子做握力的試驗,量測雙手握握力氣的力值。
N代表該組別的人數
主要先看3個組別! 1) 睡不足9小時 2)睡足9小時 3)睡足10小時
可以看到睡不足9小時的孩子,體力在中午的時間點是最差的,但是早上以及下午的數值跟睡足9小時的孩子不相上下
而紅色套底的睡足10小時的孩子,體力最為穩定,也最佳!
但是睡足10小時,早睡早起可以睡足10小時,晚睡晚起也可以睡足10小時! 這兩個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及差別呢?
可以從上圖看到,早睡早起的孩子力最棒!而晚睡晚起睡足10小時的孩子,其實體力跟睡足9小時的孩子不相上下。
結論: 想要孩子體力好,除了睡足10小時外也要早睡早起,而這實驗早睡早起的定義是在7點鐘以前起床的都符合!
在收集數據的同時他們也發現,睡不足9小時的孩子不會主動到戶外空間活動懶洋洋的。
睡足9小時的孩子會到戶外活動,不過會是進行一些較為靜態的活動。
而睡足10小時的孩子活力最為充足,也是最能主動嘗試進行有挑戰性的活動。
好囉!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家長都會汗顏,RUBY也不例外,但我也是盡量讓齊齊在9點左右可以入睡,還沒辦法在9點以前..
早上,因為現在天氣實在太好睡... 其實也捨不得把孩子挖起來...
真的要慢慢改進。
接下去看囉!
2.為什麼要睡足10小時?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9個半小時的兒童(幼兒) 會有一些行為。(前田。石井。中永,1996)
1) 注意力集中困難 --- 無法專心學習
2) 感到煩躁 --- 造成發飆的原因
3) 不能老是不動 --- 小學一年級..班級崩潰的原因
4) 走來走去 --- 小學一年級..班級崩潰的原因
3.睡覺為什麼重要? 對什麼有幫助?
睡覺的功能: 疲勞恢復,讓大腦的情報處理能力恢復。整理並固定記憶。
4.為什麼必須吃早飯呢?
如圖,我就不詳述了~
那麼早上無法排便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大腸沒有累積足夠滿的食物。也就是腸子內的食物殘渣太少,無法刺激腸子蠕動,將前一天的食物殘渣排出。
除了吃得飽外,吃什麼也很重要唷! 食物纖維夠的食物才能有效地掃乾淨腸道裡的廢棄物唷!
因此一定要記得讓孩子包括家人早睡早起吃早飯!!! (我努力!!!)
前田教授又做了一個比較!!
如圖,早上有排便跟沒有排便,對孩子的活力也是有差異的呢!!!
6.那麼運動身體會怎麼樣呢? (文法有點奇怪的感覺)
我想台灣應該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現在大多都是摩托車代步...
運動量不足的孩子有一些特徵,在奔跑的時候腳趾頭會漂浮、不會擺動雙手、膝蓋抬不高。
大部分孩子下課後玩什麼? 拿什麼來玩呢?
在日本5歲幼兒,女孩多為畫畫、男孩則是以電視、卡通為主...
國小1-2年級的孩子就不分男女都是電視卡通。
國小三年級後,男孩就開始玩電動了.....
這樣靜態又屬於平面的活動,會導致什麼樣的狀況呢?
導致生長發育時體力不佳、空間辨識能力不足。碰撞事故與受傷率增加。
是不是很嚴重!!! 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安全的範圍盡情讓他們去嘗試
不論是奔跑、騎乘、攀爬、跳躍 都應該讓他們多進行這些運動。
另外提盪小小孩的部分,概念跟現在推廣的也一樣,讓孩子多爬!! 不用太早站,不用太早走!
7.提到運動,就跟活力息息相關囉! 一天之中什麼時候活力最好!!
仔細想想小時候,許多家長都回答 "放學的時候"
這個跟人類的體溫規律性有關聯!
這是2歲以後的幼兒以及成人規律的體溫循環
其實就是跟著日昇日落起伏! 太陽下山後,體溫會漸漸降低,開始準備要進行休息的階段,
進入低溫的時期就是熟睡的時候,隨著太陽上升體溫也開始逐漸上升,加上開始活動,體溫會上升得更為明顯
所以大腦開始能夠清楚地進行工作,才需要2小時的暖機時間!
進入睡眠的時候褪黑激素開始分泌降低體溫,進入深層睡眠,
當人體接受到陽光的刺激,皮質醇以及beta-endorufin會開始分泌,體溫漸漸上升準備起床!
然後在體溫最高峰,下午3-5點體力最好!
8. 因此,如果我們的睡眠時間不正常晚睡晚起會有什麼狀況呢?
熟睡時間不同,所以會賴床... 然後8,9點被挖起床,腦袋沒有可以預熱的時間!所以上午腦袋都不清楚。
接下來體溫最高的時間! 竟然是晚上8-10點... 加班的家人回家,小孩一興奮又開始玩啦!!
體溫更高,當然就睡不著... 接著又是惡性循環!
9.什麼樣的運動比較好呢?
前田教授在日本有推廣一個親子運動, "啪趣啪趣咚咚"
動作就是水平拍手兩下(啪趣啪趣)、垂直拍手兩下(咚咚)4個循環後,握握手、握握手,然後加上自行設計的運動
記得要邊說口號唷! 設計的運動可以是親子兩手互拉!兩手互推! 或是轉圈圈,或是讓孩子跑到某個定點再跑回來!
任何互動都可以! 目的就是親子一起,是孩子最喜歡的! 肢體的接觸加上有趣的口號,能夠加強小孩想運動的想法!
這張圖,我今天查資料才看到的!
但我們昨天發的是這張!
這些運動,目前台灣也有一些兒童職能治療師,有在推廣,資料很多!!
10.當輕視睡眠、用餐、運動且沒有珍惜規律生活時,高中生的身體會變得怎樣呢?!
你會發現體內的激素分泌相當混亂。
造成 早上起不來、白天不想活動、晚上精神太好睡不著。就這樣的生活....
早上起不來....可能會翹課... 白天不想活動.... 沒辦法專心學習
晚上精神太好睡不著... 到外頭溜達,容易會有社會問題...
這實在是家長不願樂見的!
會有以上的後果.... 相當的令人擔憂啊!! 也的確是現在很多青少年的狀況,真的值得省思!為我們的孩子想想
這是日本他們在宣導時設計的公仔。 味增湯小姐,就是他們的民族習慣囉!
因為湯裡可以有蔬菜豆腐小魚乾,所以是很好的早餐!! 促進排便之類的~
11.號召早起、早睡、早飯、運動 好嗎?
當然是好的囉!! 除了可以避免前面所說的狀況,也可以避免自律神經機能低下的問題! (內分泌混亂)
那要如何避免呢? 就是運動!! 而且要流汗!
流汗!! 是運動徹底的象徵!
在運動中與孩子有互動以及交流回應的話,有助益小孩的能力增長!!
所以總結以上!!
千萬切記!! 晚上6點之後就不進行太過刺激孩子情緒的互動啦!!
當然光線的刺激也要減少,尤其是要上床的時候。才不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唷!!
然後RUBY 來總結一下!!
早睡早起是必須的,因為孩子還小,需要3餐甚至是額外的營養進食,所以早餐很必要。
這樣才能夠刺激早上的排便,當一天的活力都準備充足了! 下午的高活力時段,就能好好發揮運動!!
讓孩子曬曬太陽,爬上爬下跑跑跳跳。晚餐就當然吃得下囉! 該睡覺時間也能夠好好睡。
當身體機能正常,孩子才會有抵抗力。
不過其實也會擔心以目前台灣的現況,8-9點上床,早上7點起床。其實會擔心與孩子的互動時間問題...
但後來想想,其實睡前共讀,還有晨間共讀。應該就可以補足一部分這方面的遺憾了!
畢竟現在大多都是雙薪家族~
再打這篇文章之前,其實也有跟一位朋友聊到即時說愛,生死教育,還有目前台灣癌症年齡層下降的問題!
因為剛好當天聽到這場演講,加上部分的背景知識,
不禁讓我有個想法... 其實近年來癌症年齡層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應該就是這個!
除了目前的環境因子之外,身體機能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機能,當然無法抵禦這些可怕的環境因子。
這些其實都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聊到後來,他也強烈的建議我一定要打下來分享!!